<p id="9r9j9"></p>
<noframes id="9r9j9">

    <noframes id="9r9j9">
      <sub id="9r9j9"><address id="9r9j9"><listing id="9r9j9"></listing></address></sub><form id="9r9j9"><listing id="9r9j9"><meter id="9r9j9"></meter></listing></form>

      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圖說“Z世代”的數字化生存

      發布時間:2020-12-29 14:07

             “Z世代”(Generation Z)又稱“互聯網世代”,主要指生于1995~2010年的新生代人群。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一份《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指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明顯高于我國總體互聯網普及率(64.5%)。 “全民上網”已經成為“Z世代”的顯著標簽。

             “Z世代”數描像——年齡小網齡長的“數字小土著”

              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未成年人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78%??梢园l現,“Z世代”的觸網年齡不斷提前,平均觸網年齡不斷下降。

              從2020年的數據可以發現,未成年人的首次觸網年齡中,7歲成為一個增減分水嶺。7歲以下各年齡的比例呈現增長趨勢。當代青少年作為網生代,具有明顯的年齡小、網齡長的特點,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土著”。

              “Z世代”一天多長時間在上網?

              數據調查顯示,在周中,有1/3以上的未成年人表示“從不(上網)玩”,另有約1/3的人數表示一天上網1次。一天上網次數超過3次的占比不到6%,而在周末,“從不(上網)玩”的比例下降至4.8%,一天上網2次及以上的人數比例明顯提升。

              在上網時長方面,從周一至周五,未成年人的上網時長受到較大限制,35.9%的未成年人上網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有約1/3的未成年人表示周中不上網。上網時間在兩小時及以上的未成年人總數占比不超過6%。節假日期間,未成年人的上網時長明顯延長,相較平時,上網時長在半小時以內的比例下降,時長在一小時及以上的比例明顯上升,更有13.5%的人上網時長達3小時以上。

              全面接入網絡,在家上網是主流

              從城鄉的上網地點對比可以看出,個體家庭成為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地點,在城鄉兩地占比均超過85%。學校、網吧、隨時隨地上網的占比較少,且城鄉之間稍有差異。以手機接入為主手機仍然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設備,有超過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上網。同時,除了電腦(含平板電腦)以外,未成年人的上網設備更加多元,相較于2017~2018年的數據,上網工具增加了智能機器人(如小度音箱、天貓精靈、Alpha蛋等)、智能手表等。

             “Z世代”的數字化生存——互聯網如何塑造生活

             “Z世代”在網上沖浪干什么?

             調查顯示,娛樂、學習、社交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目的。居于前5位的分別是音樂、游戲、在線學習、微信和視頻。其中,微信(32.5%)和視頻(26.2%)的使用比例較2017年明顯提升。

              網課成“Z世代”標配

              互聯網在線學習已經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方式,中小學生互聯網在線學習的普及率達到84.0%。2020年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至少參加一項在線學習課程(“網課”)的比例超過80%。

              網課調查發現,網課學習的時長普遍較短,41.2%的未成年人每周網課時間少于1小時。兩小時以內的人數占比達到70%,有3%的人表示每周網課時間超8小時。

              而“Z世代”對于網課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其中,約44.1%的未成年人表示“一般”或“不太喜歡”,約43.6%的中小學生表示“比較喜歡”或“非常喜歡”。其中,小學生普遍比較喜歡上網課,約45%的小學生選擇喜歡,超過平均水平,而年級越高,學生們對網課的喜歡程度越低。

              對于網課的作用,六成以上未成年人認為有效果。其中,65.6%的小學生認為網課提高了成績,為所有年齡段中最高的,56.4%的初中生和45.2%的高中生表示提高了成績。

              語數英“三大科”占比最大

              根據網絡學習的科目調查發現,語數英“三大科”占比最大,尤其是英語(41.0%)和數學(37.9%)。16.0%的未成年人表示“沒有網課”。本次調查樣本收集時間為2019年底,未能包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網課使用情況。如果將此段時間的網絡使用情況包含在內,相信網絡課堂使用比例將大幅上升。

              網絡影響下的“Z世代”的職業規劃

              調查顯示,在未成年人對未來的職業期待這一問題上,明星(18.0%)、游戲玩家(17.2%)高于科學家(14.6%)、醫生(13.3%)、企業家(12.0%)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未成年人對娛樂明星、游戲玩家及網紅等職業的認可。

              skr, skr, skr, “Z世代”的網紅生活

              調查顯示,網絡流行文化對未成年人的日常語言和行為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累計超過五成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流行語,僅有9.8%的未成年人“從不使用”網絡流行語,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未成年人占大部分。

              生活中未成年人大約有四成會使用網絡語言,五成未成年人學唱網上流行歌曲,近兩成未成年人會模仿網絡說話的方式。而對網上流行的娛樂活動、網上流行的東西、網絡游戲中的人物、網上流行的新玩法等,部分未成年人會模仿或購買。

              學校的授課式教育和家庭的言傳身教已不再成為未成年人認知的所有來源?;ヂ摼W使未成年人可以方便地查找資料、獲取信息、更好的交流。他們普遍認為互聯網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

             “數字化生存”VS網游沉迷

             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而言是一把“雙刃劍”。隨著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深入,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社會認知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

             網癮和自我約束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調查顯示,家長不在身邊的情況下,42.9%的人表示在“所有情況下都可以忍得住,不上網玩”,32.3%的人表示“多數情況下忍得住,不去上網玩”,18.4%的人表示“一半情況下忍得住,一半情況下忍不住”,低于7%的人數表示多數情況下忍不住,要去上網玩。

             “Z世代”未成年人的家庭多為雙職工,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需要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完成作業,因此,互聯網對其的干擾力較大。尤其是對于自控力較差、上網成癮的未成年人來說,獨自在家完成作業成為較大挑戰。

             互聯網的過度使用擠占未成年人獲取知識的時間

             隨著總體上網時間的不斷增加,未成年人也意識到網絡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其中,23%的未成年人表示互聯網“太耗時間,耽誤學習”,14.9%的未成年人認為自己“整天宅著,運動變少”。

             未成年人在網上收到的不良信息與遇到的不良行為

             與此同時,互聯網信息呈現多元化、異質化的特點,信息質量也參差不齊。網絡上充斥著大量有害信息,如“藍鯨游戲”、兒童邪典動畫、“PUA”騙局等,這些不良信息易導致未成年人陷入錯誤的價值導向,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影響甚至留下嚴重創傷。據調查,40.6%的未成年人在上網時經常收到無關信息(如營銷信息),22.1%的未成年人收到網絡虛假信息/鏈接,18.6%的未成年人經歷過被人盜號的事情,13.6%的未成年人遇到過網絡被辱罵事件。

             當代未成年人“數字化生存”程度不斷提升,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一些未成年人對電子產品和網絡的依賴不斷加深甚至成癮,這對身心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引發了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構建并完善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需要從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努力,共同形成合力。


      黑龍江新媒體集團 版權所有
      黑ICP備15009298號-1
      黑公網安備 23010802000026號
      嗯嗯办公室裙揉捏
      <p id="9r9j9"></p>
      <noframes id="9r9j9">

        <noframes id="9r9j9">
          <sub id="9r9j9"><address id="9r9j9"><listing id="9r9j9"></listing></address></sub><form id="9r9j9"><listing id="9r9j9"><meter id="9r9j9"></meter></listing></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