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9r9j9"></p>
<noframes id="9r9j9">

    <noframes id="9r9j9">
      <sub id="9r9j9"><address id="9r9j9"><listing id="9r9j9"></listing></address></sub><form id="9r9j9"><listing id="9r9j9"><meter id="9r9j9"></meter></listing></form>

      前浪,后浪,沖浪——數看代際上網行為差異

      發布時間:2020-12-29 14:05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0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67.0%。20-29歲、30-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19.9%、20.4%,高于其他年齡群體?!扒袄恕焙汀昂罄恕倍家殉蔀榱司W絡上的原住民。讓我們通過數據看看70后,80后和90后的上網行為有什么差異?

             網絡上的原住民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上網行為的代際差異》報告中的數據,70后、80后、90后上網的比例分別為79. 9%、97. 9%和98. 5%。這表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 年輕人上網的比例越來越高, 相對來說, 70后和80后之間的差異較大, 而80后和90后更為接近, 全民上網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他們這兩代人身上。從這個意義上看, 第一道互聯網鴻溝或者互聯網鴻溝更多地出現在 20 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群和8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

          觸網時點一直在提前

          觸網時點指的是人們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的時間。85.2%的70后是在“工作以后”才開始觸網, 在“讀初中期間”觸網的比例僅僅為5.7%;對80后來說, 39.8%也是在“工作以后”才開始觸網,但在“讀初中期間”觸網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8.9%,這表明80后觸網的年齡已經較70后有所提前;90后“讀初中期間”觸網的比例達到52. 2%,更有25.9%的在“讀小學期間”就開始觸網。

             “后浪”們更愛沖浪

             不同代際的人群每天上網時長有較大差別, 基本趨勢是年紀越輕, 上網時間較長的比例就越高。按照分組數據的均值估計辦法, 70后、80 后、90后每天業余平均上網時間分別為2. 44、3. 08和3. 28個小時。

             手機沖浪“更香”

             數據表明, 手機是95. 9%的被調查者經常使用的上網工具, 而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比例也高達70.5%, 相對來說, 使用其他終端設備上網的比例較低。代與代之間的主要差異在于90后使用臺式電腦的比例遠低于80后和70 后。同時, 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的比例在70后、80后、90后三個群體中則逐漸升高,在90后中有超過30%的比例將筆記本作為主要上網工具之一。相比于70后和90后,80后使用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最高。

             電腦壞了,你會修么?

             電腦是互聯網發展早期的主要上網工具。而電腦由于操作系統、 病毒攻 擊等種種原因常常出現系統崩潰的情況, 即俗稱的宕機。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經常需要重新安裝操作系統。但從交互分析部分的結果中可以發現,70后、80后、90后選擇“自己動手裝”的比例分別為6.9%、14.2%和14.4%,這表明80后和90 后選擇“自己動手裝”的比例比70后群體要高。

             網絡交友,你會么?

             網絡交往 (internet communication) 指的是人和組織借助網絡而聯系在 一起, 并且利用網絡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情況。在70后、 80后和90后這三個群體中, 進行網絡交往活動的比例存在著明顯差異。70后和80后,90后在經常使用網絡上差異明顯,70后經常使用網絡的比例為33.3%,而80后和90后經常使用網絡的比例以已超過一半。

             沖浪都在玩兒什么?

             自互聯網進入民用開始, 網絡游戲一直是網絡應用的重要方面, 而隨著網絡傳輸速度的提高, 網絡視頻、網絡音樂成為年輕人喜愛的休閑娛樂活動。有 41. 9% 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經常參與網絡休閑娛樂活動, 有時參與的比例也高達 30.6%, 偶爾參與的比例為22.0%, 從不參與的比例僅為5.6%。 這一結果表明, 被調查者參與網絡休閑娛樂的比例較高。

             70后和80后在這方面的差距較小。但90后經?;蛴袝r參與網絡休閑娛樂活動的比例分別為51.6%和30.3%, 合計為81.9%, 這和70 后、 80后形成明顯的差異。

             網絡學習你會么?

             網絡學習(e-learning)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學習活動。早期的網絡學習主要指的是遠程教育 (包括電子郵件和在線教室等方式), 后來隨著網絡應用的發展, 出現了維基百科、百度百科、豆瓣、知乎等新的在線學習方式。

             不論網絡學習的具體形式如何, 其相對傳統學習活動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共享豐富的網絡化學習資源; 二是以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 三是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網絡學習對于克服 現實社會中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并且對知識的生產方式變革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總體來看, 年紀越輕, 參加在線學習的比例越高。90后經常參加網絡學習的比例為15.3%, 80后的這一比例為13.6%, 而70后的這一比例僅為9.0%。并且,90后、80后和70后有時參加網絡學習的比例分別為34.1%、20.2%和18.4%。

             我們還能用網絡做什么?

             80后和90后使用網絡作為生活助手的情況較為相近, 而70后使用網絡作為生活助手的比例相對較低。70后、80后、90后經常將網絡作為生活助手的比例分別為 14.0% 、19.6% 、20.0% ,而70后、80后、90后從不將網絡作為生活助手的比例分別為31. 5%、14. 4%和18. 8% 。

             從“打醬油”到“奧利給”

             網絡流行語是網民在上網過程中創造產生的詞語或者固定說法, 并廣泛地流行于上網過程中, 有些流行語甚至還會在線下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網絡流行語最常見的是早期的網絡聊天過程, 比如, 用數字 “886”代替漢譯的英文詞語 “拜拜”, 用“俺”表示發言者本人; 有些網絡流行語則來自現實生活, 如 “ 打醬油”等。網絡流行詞是網絡文化的重要部分。

             20世紀90年代末, 網絡流行語開始出現, 后來有媒體和機構開始每年組織十大網絡流行語評選活動。由于網絡流行語具有流行文化的特質,因此,除了少部分網絡流行語至今還在普遍使用 (如 “886”), 不少網絡流行語已經不再使用, 如曾經在 2001年因為《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而流行的“翠花, 上酸菜”這一流行語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夠記得??梢哉J為, 網絡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黑龍江新媒體集團 版權所有
      黑ICP備15009298號-1
      黑公網安備 23010802000026號
      嗯嗯办公室裙揉捏
      <p id="9r9j9"></p>
      <noframes id="9r9j9">

        <noframes id="9r9j9">
          <sub id="9r9j9"><address id="9r9j9"><listing id="9r9j9"></listing></address></sub><form id="9r9j9"><listing id="9r9j9"><meter id="9r9j9"></meter></listing></form>